Would you like to start the interactive page right now?
MoHURD will carry forward the growth of the market of green construction compulsively
转自 东方早报 http://news.163.com/14/0417/08/9Q15H11300014AED.html
“绿色建筑的需求不足,这里面有价格因素,也有体制机制没到位的原因。”近日,在上海举行的一个论坛上,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如是说。
2012年,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》提出,到2015年,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要达到10亿平方米以上。到2020年,绿色建筑将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%。
然而,中国目前绿色建筑占总建筑比重尚不足1%。
据梁俊强介绍,按照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,达到一星标准,每平方米成本需增加50元,达到二星标准,成本约增加100-200元,达到三星标准,成本则会增加300元左右。
相比成本障碍,梁俊强认为,由于约束性机制没到位,绿色建筑的需求不足更为明显。
同济大学中英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龙惟定指出,一些公共建筑,如银行的大楼,节省能耗产生的价值跟其产值相比,微不足道,因此缺乏推动动力。
需求缺乏的同时,绿色建筑推进过程中,还存在“节能建筑不节能,节能建筑不省钱”的现象。这是因为,在建筑设计阶段,有各种方法能计算出绿色建筑可节省的能耗,但建成后缺乏科学的能耗评估,后期运行管理也相当欠缺。
梁俊强说,发展绿色建筑是应对气候变化,推进城镇化进程,以及行业转型的共同需要。
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在2013年的调查报告中提到,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,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筑,能源消耗减少60%,建筑材料使用减少一半,用水消耗量减少50%,温室气体排放减少60%。
梁俊强称,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,需关注质量控制、人员培养、技术运用、创新实践等诸多问题,相关立法和政策需要走在前头。绿色建筑目前正在靠激励性的手段推动,今后将会通过强制性手段推进。如果按相关规划推进,绿色建筑市场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